从诺基亚经历的兴与衰看现代公司的品类成

陈姚(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、创业学院执行副院长)

5G时代的到来,让诺基亚真正实现了强势回归。据诺基亚年第四季度的财报显示,诺基亚销售额达到68亿欧元,利润同比增长12%,其中5G业务贡献率达到90%。

诺基亚的企业历史,可以追溯到年的造纸磨坊。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,这家公司还是一家集橡胶、电缆、林业、发电等业务于一体的混合公司。此后,诺基亚成立电子部,生产通信网络设备。年,诺基亚开始研发第一代无线通信(1G)网络标准,年造出第一台基于1G网络的车载电话。年,世界上第一次基于第二代无线通信标准GSM(2G)的通话在赫尔辛基完成。年诺基亚发布了世界第一款GSM手机。

年,总裁奥利拉做出公司历史上最重要的决策——剥离橡胶、胶鞋、造纸、家电等产业,专注于电信业。他把视线放到欧洲以外,将北美、拉美、亚洲作为主战场。结果,手机产品畅销,公司不得不重建供应链才能满足供货。

年,诺基亚成为全球最大手机厂商,产值在5年间增加了4倍。这一霸主地位维持了10年。

随着人们对手机上网、互联互通、即时娱乐的需求增加,以通话为导向的塞班系统已不能满足消费需求,而以移动互联网为导向的iOS系统和谷歌的安卓系统渐成主流,基于塞班系统的诺基亚在手机市场的竞争中彻底被抛弃。

年,诺基亚将手机业务以37.9亿欧元的低价卖给微软,品牌授权费16.5亿欧元。至此,诺基亚手机帝国彻底倾覆。

有文章这样描述诺基亚年的历史,“它曾多次遇险,也屡屡化险为夷;曾因勇于创新而崛起,也因瞻前顾后而衰败”。

让我们通过诺基亚的兴衰案例,谈谈创业企业的战略选择问题。

兴起

复盘诺基亚的战略走向和产品模式,发现诺基亚是在尽一切可能,让手机(或者说移动电话)更加方便使用。

总的战略逻辑一直围绕产品展开,比如因为手机必须方便携带,这样就必须要有更多的基站,以减少通信模块的体积,手机本身变得小巧同时变得更加便宜;这样就需要制订GSM的行业标准、需要与运营商合作分担基站成本。手机可以替代很多其他产品更加丰富消费体验和消费功能,所以要拥有多媒体功能,这样就需要拥有新的操作系统和开发语言,而新的塞班系统需要更加宽阔的产业战略合作和内容服务,包括输入法、浏览器、游戏、彩屏、摄像头等等。诺基亚就这样一步步稳健的建立起了GSM的战略联盟和产业链条。

战略落地,需要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。在诺基亚的电子部,领导层支持、鼓励研发人员自行研发,并一直负债运营了15年。据公司史料记载,这个时期的工作为后来电信研发奠定了基础。诺基亚对软、硬件的钻研一度做到极致。“内置天线”、“彩铃”、“贪吃蛇”,都展示了创造力。诺基亚最辉煌时每年推出款产品,其中不乏经典设计。

而同时代的竞争对手,显然还没有醒悟到所有的产品都必须围绕用户的需求和消费体验,moto还在继续他更加笨重的铱星手机,爱立信则用心在发射卫星、升级基站等后台设备。除了诺基亚,没有人认真思考怎么样把终端设备——这一消费级用户真正拿在手里的东西变得更加好用。从低端廉价机型到高端商务机型,诺基亚的产品线全面开花。

衰落

从年到年,、、、、N90、N95,款款经典,无论是销量还是产品设计都堪称传奇。就在诺基亚得意于其市场地位巩固无可撼动,坚定地覆盖从低端到高端所有机型的非智能手机市场时,事情正在慢慢起变化。

对于苹果,诺基亚其实一开始是看不起的。年,IPhone已经推出第四代的时候,针对用手握住那经典的金属边造型就会出现类似屏蔽信号的问题,诺基亚官方博客甚至讽刺了“某些手机”信号衰减问题。是不是听起来很耳熟,就像当年moto、爱立信一意孤行要提高手机通话质量一样,这次换成了诺基亚嘲笑后来者的信号质量。

事情就没有向诺基亚想的那样发展下去,就在年他们嘲笑iPhone4的时候,面对智能手机的竞争,公司已经不得不进行了多次重组,并被迫开始调低销售额和盈利预期,尽管当时他们还是市场占有率第一。

从更深的层面来看,面对IPhone和安卓的挑战,诺基亚的企业战略开始乱了方寸。诺基亚早在年就研发出触屏技术,年研发出面向互联网的手机操作系统Maemo,受到业内好评。然而,公司决策层错认为占据市场优势的塞班将继续成为主流,轻视了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力量。

在意识到传统的塞班系统难以满足智能手机的需要之后,年诺基亚曾寄希望于重新打造新的手机操作系统。但公司董事会却没有集中资源,而是采取了内部竞争策略,由两个团队同时开发新塞班和Maemo系统。大企业病也在这种公司战略转型的时候暴露无遗。既然为塞班留了后路,两个团队为了竞相获得内部支持和上层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saibane.com/ddts/11041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